悟空收录网

滴滴崩了18小时,事故危机谁买单


文章编号:394 / 更新时间:2023-11-30 18:00:18 / 浏览:

出品|51CTO技术栈(微信号:blog51cto)

“没想到月底了,竟然因为这个原因没了全勤……”

“滴滴崩了”成为昨夜今晨的热词。虽然滴滴于今日早间发博表示网约车服务已恢复,但是依旧有不少用户反馈无法正常打车,只能选择别的平台或方式出行。

“技术人员因为出门打不到滴滴无法及时到达工作岗位导致修复延迟。”

虽然网友们已经开始玩起了黑色幽默,但不得不深思的是,如此大规模的宕机事故为何历时一夜仍未恢复正常?

综合各平台用户反馈看,此次滴滴App的崩溃是从昨日晚间10点多开始的。

有司机接受采访时表示,在这次突发事件中,滴滴平台在接单、定位、计费等各环节均出现了问题。有乘客表示,7公里路程花了将近270元。

图片

更有司机提到,接了一单距离为8公里的订单,收费显示1540元。计费系统的混乱可见一斑。

经过一夜抢修,在早高峰来临之际,滴滴发布微博表示“非常惭愧”,并更新了恢复情况。

滴滴称“经技术团队连夜修复,滴滴网约车等服务已恢复,用户可下载滴滴App使用打车服务。骑车等服务还在陆续修复中,所有可开锁或未关锁的青桔车辆均可免费骑行,希望能为缓解早高峰压力努力多做一点点。”  

图片

遗憾的是,对于早间出行的上班族来说,这次系统故障的影响仍在持续。时至今天早上8点31分,依然有用户反馈:好不容易打上了车,司机还是无法点击确认“已接到乘客”,取消订单也取消不了,客服也联系不上。

在微博相关话题下,不少网友提到因滴滴崩溃影响了早上通勤。与此同时,除滴滴以外的多个出行平台,如高德、T3,出现了爆单现象。

据滴滴出行此前公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,单季度中国出行业务总交易额为725亿元,日均单量达到3130万单。如果将此次故障时长计算为12小时,估计将会让滴滴损失过千万的订单量和超4亿的交易额。

截至发稿,滴滴尚未对本次故障的具体原因作出说明。

这不是滴滴第一次出现类似的问题,但可能是滴滴恢复耗时最长、影响最广的一次。

2022年9月22日,滴滴称“由于机房网络故障,导致滴滴部分服务受影响”。不到半天,经紧急修复后全面恢复。

2021年2月25日,由于“系统异常”,也出现了“部分订单服务无法使用的情况”。

更早可追溯到2015年10月8日,“滴滴深圳部分服务器遭遇技术故障”,部分地区出现无法叫车的情况。

图片

图片

可以看到,以往滴滴出现技术故障,基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解决,影响范围较小。相较之下,本次事件中,平台功能几乎全面瘫痪,仅网约车服务功能恢复时长近12小时。

鉴于滴滴尚未给出崩溃的根因,而目前披露的信息较少,所以出现了多方猜测。

有互联网从业者在社交平台爆料称,是滴滴系统半夜被攻击所致。“服务器没有物理隔离,物理攻击后台服务全挂,dc都上不去。”

隶属于不同板块的业务之间本应有隔离,但从表象上看,打车、共享单车等业务全崩了,据此有人推测,问题可能出在更加底层的基础设施。更有人指出,滴滴云可能就是此次系统崩盘的关键环节。  

2017年11月,滴滴公有云,伴着“为开发者而生”的口号低调上线。然而这个愿景最终落空,今年滴滴云官方宣布,由于产品线调整,自2023年3月31日起不再对外提供公有云服务。

虽然不知道具体问题在哪里,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:云服务的不稳定性对于使用服务的企业杀伤力是巨大的。

如果说去年阿里云香港节点的崩溃,让大家认识到即便是技术巨头,也无法保证云产品的稳定性,意识到单一云厂商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风险,让多云部署混合云部署的诉求再度上升。

那么今年11月12日阿里云产品的全线崩溃,则是让全国用户在对于日常高频使用的近乎垄断的App不再那么信任了。一点云服务上的配置不当,就会造成全国范围内的应用故障,轻则数据丢失,重则业务受损,代价非常昂贵。

然而,弹性扩容、异地多活、灾备这些故障防治措施预案,到底在故障发生时,能起到几分效果,能否真正支撑起N个9的高可用数字?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质疑。

再好的预案没演练过也只是预案。就像平时,很多公司都会声称我们的系统有备份能还原。实际上最后真的需要还原的时候发现,要么备份没成功,要么备份成功了但是数据陈旧,要么找到数据采集设备出故障了,总之无法还原。演练的缺失,导致相关人员对于故障场景缺乏应用的理解和认识。

针对各种故障场景下服务的容错能力、配置合理性、服务健壮性、监控告警实效性、定位与解决问题应急能力,也许只有在真实演练之后,这些名词才能真正经得起现实的考验,知道现有系统和线上服务的薄弱性。

“墨菲定律”告诉我们,永远不要心存侥幸,怕什么往往就会来什么。

而除了技术层面,此次滴滴事件还折射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。据脉脉一名滴滴员工声称,不止外部的App,就连滴滴内部的办公系统也瘫痪了。

图片

这种自家系统故障当天不能修复的情况比较少见,不少声音都认为是“降本增效”导致的。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在当下增速放缓的环境下,被企业砍掉,系统熵增的问题很难一时得到解决。

图片

单纯的技术问题往往只是表象。正如航空业所提出的,一个事故的发生,往往是一系列事故链条的最终结果。关于人、关于组织和流程的问题,我们或许更应该深思。

首先,要杜绝系统大范围故障,需要企业真正的重视和投入。业内流行这样一句话:面试造火箭,工作拧螺丝。面试筛选人才的时候问的问题都很高大上:如何保证系统的高可用,真到上岗干活的时候,往往由于许多原因并不会做出很多的设计和实现。  

图片

“有些业务会为了一点点性能,坚决不接入这些设计,怎么劝都没用。”

对于内部的安全放置、运维工作,不应该被视为负资产。今天系统的故障都是昨天买下的雷。

其次,企业对于应急响应机制需要高度重视,尤其在技术层面,不能应付了事。

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,要确保在发生问题时能够迅速响应、有效处置。  

最后,做好事后分析,避免重蹈覆辙,两次踏进同一条错误的河流。崩溃的直接原因是什么,为什么,当时是如何应对的,如何降低此类事件再发的可能性或影响,如何使我们在此类事件中的沟通更有效。

滴滴出行崩溃事件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问题,更反映了互联网企业在快速发展中普遍面临的挑战。作为行业巨头,滴滴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,应充分履行社会责任。如何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?如何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?如何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等等,都是亟待回答的问题。无论是阿里云还是滴滴,大范围宕机后,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。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,只有不断加强技术研发、优化服务体验、履行社会责任,才能持续赢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。

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1条甲1号ECO中科爱克大厦6-7层

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:110108002980号营业执照

我关注的话题
相关标签: 滴滴效益事故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wkong.net/article-394.html

上一篇:在少样本学习中,用SetFit进行文本分类...
下一篇:生成式AI与预测式AI的主要区别与实际应用...

发表评论

温馨提示

做上本站友情链接,在您站上点击一次,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!
<a href="http://www.wkong.net/" target="_blank">悟空收录网</a>